在青年失業率高達12%的年代,對年輕人來說,創業是一個新的未來機會。
但是要如何成功創業呢?
台灣流通教父、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指出,走進工作、生活現場去觀察,就能發展創新,找到商機所在。
30雜誌今天舉辦「第四屆30青年創新論壇」,邀請徐重仁、筑誠創新創辦人暨總經理徐安昇以「真實感動--現場主義的創新心法」為題,進行創新交鋒對談。
進入流通行業將近40年,徐重仁做過無數創新服務,包括7-11為人熟悉的鮮食、代收、City Café、iBon與大店型改革等服務。現在也在全聯福利中心推動第二次流通革命,讓蔬菜水果能直達超市,縮短產地與消費者購買的距離。徐重仁表示,創新點子來源不可能突發奇想,觀察現有的服務,找到標竿學習,也是一種創新。
他舉例,他看到日本引進美國星巴克,結果引起熱潮的新聞,激發他就去研究星巴克在咖啡店林立的日本走紅的原因。除了日本外,他也研究美國星巴克的營運方式,有了第一線觀察後,再設計適合台灣發展的商業模式。後來他將星巴克引進台灣後,果然也一炮而紅。
從世界成功的案例中找出可以創新的個案深入分析,並結合在地消費者的需求,就有機會找到創新利基。徐重仁強調,不能為創新而創新,而是要融入顧客情境,從顧客的需求中去找到創業的價值與商機。
自行創業的徐安昇,創業第一站就是普遍存在的麵店。徐安昇說,光是把環境改善,也是一種創新。過去傳統麵店都是在一個簡單,甚至不怎麼乾淨的環境裡銷售商品。徐安昇就思考,能如何改善用餐環境,帶給消費者舒適的感受,讓吃麵也能變成一種享受。這個改變傳統麵店經營的觀念,立即讓麻膳堂吸引許多需要這種服務的消費者上門,也被評為牛肉麵店裡的星巴克。
徐安昇以自身的創業經驗分享,他指出,創新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,而是要先從現場觀察到消費者的既有需求是什麼?有沒有機會重新堆疊變成新形式?有了創新的模式後,也要檢視創新的目的是什麼?創新能創造的價值是什麼?唯有符合消費者需要的創新,才能找出創業新商機。